傳統手工掛面在我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,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名稱和叫法,如新疆拉條子、陜西空心面、福建線面、藁城宮面、中江手工掛面等等。它們以優質小麥為原料,經過和面、壓面、盤盆、醒發、搓條、粗拉、細拉、繞桿、拉伸、烘干等十八道工序制作而成,工藝繁瑣、復雜。制面人傳承千百年的傳統技術精心制作,在整個制面過程中對“手法和技巧”有很高的要求。手工面口感爽滑軟彈、營養健康,屬干掛面中的“天花板”。
由于大量依靠傳統制法,規模化生產企業較少,全國約5000家手工掛面工廠,作坊生產占99%以上,日產在500斤-3000斤的居多。
我國手工面的年產量僅30萬噸左右,在日本手延面產量占干掛面產量的32%以上,按這個比例計算,中國年需手工面240萬噸,日需手延面產能近萬噸,有較大市場空間。
根據京東、天貓等電商平臺統計,目前手延面品類的銷售均價在15-25元/斤左右,約是傳統掛面的5-10倍,產品毛利高。
海科佳全自動手延面生產線是自主研發制造的國內首臺創新產品,整線工藝還原傳統手工制面工藝,通過和面醒發、漸縮壓延、切條盤盆、細拉上桿、步進提升、烘干切斷等工序,實現傳統手工拉伸工藝,為企業滿足食品安全、高端產品轉型提供智能化服務。
采用漸縮壓延技術仿人工將面團逐漸捋壓變細。通過旋轉粗拉、細拉進行面柱拉細。
盤盆加轉盆工序,將面柱轉成麻花狀,使柱成型更圓、更有韌性。
采用“八字及循環”自動上桿機將拉細后的面柱進行纏繞上桿,經步進提面機進行逐步提升拉伸。
手延面經6次醒發,面筋網絡充分形成,面條經過多次旋轉,形成堅韌的面筋結構,制成面條更有韌勁。面條經多次拉伸,使淀粉均勻附著在面筋網絡的空隙中,使面條更加軟彈、爽滑。
海科佳全自動手延面生產線工藝先進,還原傳統手工制面技藝,使面條加水量在50%以上。
同時該產線智能化程度高,產能高效,可實現10-20噸/天的產能,是人工制面效率的8-10倍,是目前產能最大的全自動手延面生產線。
該生產線在第二十二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上獲得“優秀創新產品獎”經鑒定委員會專家評審確定達到“國際領先水平”。